《思考,快与慢》共读收获
《思考,快与慢》读完第一遍,而且以讲书方式读完的第一遍。原计划将结束语也输出一篇文章,不知怎得,试了几次,都没读下去。不是作者卡尼曼写的不精彩,不全面,而是自己失去读完的动力。
阅读《思考,快与慢》一开始,像提着一口真气,决心将38个章节全部读完,至少输出38篇讲书稿。这是对意志力的考验,对智力的考验。说意志力一点不过分,在此之前,试过几次,拿起这本书就昏昏欲睡,没有读下去的勇气。说考验智力,是本书每个章节都在拼脑力,拼体力,拼智力。必须下定决心,振奋精神,才能一章章读下去。这只是开始,还要理解原文,消化吸收,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内容表述一遍,难度极大。
这就是共读会魅力所在,共读同一本书的优势所在。人人都在过去的二月共读《思考,快与慢》,所以不觉的孤单,于是带着一股新鲜劲,带着比一比,赛一赛的劲头开启这本书的共读。
最初几章,用到参考书,查阅一些资料,终于搞清作者卡尼曼表达方式。他是一位好奇心很重的老头,围绕人类决策和判断偏见这一主题展开研究,竟然杀进经济学领域,开创行为经济学的先河,一举拿下诺贝尔经济学奖。
卡尼曼将毕生绝学倾注在这本书里,将心理学理论概念一一展现,对缺乏心理学知识的读者来说有相当难度。为了说清人类的偏见,说清人的非理性,卡尼曼和他的搭档阿莫斯引入许多新概念。其中系统1快思考、系统2慢思考一马当先,借助这两个虚构的角色,卡尼曼抽丝剥茧,发现了体验自我和记忆自我,提出锚定效应、禀赋效应、框架效应、损失厌恶、后见之明和前景理论等一长串烧脑概念。
正是这些概念,将读者拉进由卡尼曼构建的人类直觉和偏见的世界。从而看清人类在决策和判断时为什么出现如此多的失误和偏差。这些偏差和错误与系统1快思考有直接关系,快思考因为求快,经常以偷梁换柱的办法,将简单问题替代复杂问题。看上去快速作答,而答案却是错的。当然不是所有答案都不可信,我们还是要相信直觉,信任直觉第一判断。这件事要一分为二看待,不能一棒子把系统1打翻在地。
系统1和系统2是一个整体,一个有机的整体。他们相互配合,相互协作,系统2在事情复杂,非常棘手时候才会出现。所以系统1经常做主,久而久之系统2也就变懒了。还会附和系统1决定或决策,并没有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,因此要警惕系统2懒惰的一面。谁不想过轻松的生活,谁不想过不费脑力的生活,既然系统1做出决定,系统2何不做个顺水人情。
《思考,快与慢》像是系统1罪状的万言书,让读者系统性的看清系统1出现失误和偏差的深层原因和底层逻辑。不得不说,卡尼曼在一个看似非常小的领域,做了一篇很大的文章,将人类系统性偏差做了全面阐述。这些概念、名词以及决策背后的逻辑,生活中常常遇见,但是之前因为缺乏对他们足够的认识,一直蒙在鼓里。现在卡尼曼帮我们梳理了概念,找出了决策偏差的原因,以后是否还会掉进系统1制造的陷阱,只能怪系统2未能尽心尽力。
一个小小的“偏差”,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,在卡尼曼看来都值得研究,深究,值得下力气挖掘。由此可见,知识藏在问题背后,躲在现象之中,就看我们能不能将这些知识打捞上来。
《思考,快与慢》读完,系统1的样子越来越清晰,系统2的任务却越来越重。要知道,能不能继续啃下第二本硬科普书,能不能让认知继续升级,是考验系统2最佳时机。系统1不愿做难事,那就慢下来,将决策权交给系统2,多给系统2一些时间,让他们认真想一想,未来如何面对难题和难事,如何判断和决策。
如果系统1和系统2不表态,不发言,就只能重启《动机心理学》了,谁让系统1在阅读这本书时,采取了打酱油的模式。
2023·读书计划
共读书合集
《思考,快与慢》共读回看
家安:自我探索者、长期主义者、知识创作者。以文字方式重启自己,认识自己,书写自己。和你一起,读书、发现、思考、记录、陪伴。微信:sja1975